认定恶意透支的标准是什么
一、要怎样认定恶意透支
1、恶意透支的行为的认定:
(1)超过规定限额透支,即超过信用卡章程的规定或者发卡银行的允许透支。
(2)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归还本息。一般来说,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将在发卡银行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影响持卡人的个人信用。
2、恶意透支的数额的认定: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3、恶意透支对应刑责的认定:
(1)数额:1万~10万元;定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刑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10万~100万元;定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刑责: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数额:100万元以上;定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刑责: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二、认定恶意透支的标准是什么
1、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2、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2)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3)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5)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3、认定恶意透支,要注意与善意透支相区别。
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的差异。两者在客观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善意透支的行为人主观上有先用后还的意图,届时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恶意透支的行为人透支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也没有能力偿还,在行为上采取潜逃的方式躲避债务。
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可能存在恶意透支,最好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刑辩律师,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正确地选择,一旦被诉也能妥善应对,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私闯民宅罪属于刑事案件吗?
私闯民宅罪属于刑事案件吗?我国刑法有非法侵入住宅罪,一般的私闯民宅最多就是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不够成刑事案件。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应当立案......
·如何写开设赌场罪判决书
我们都知道判决书就是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而且判决书的种类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那么如何写2016开设赌场......
·走私罪的刑事责任是怎样的
(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
·欠钱不还没有写借条能到法院起诉吗
欠钱不还没有写借条能到法院起诉吗?欠钱不还没有写借条也可以到法院起诉,到法院起诉要债的条件是:(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
·起诉前妻拒绝探望孩子是合理的吗?
一、起诉前妻拒绝探望孩子是合理的吗?起诉前妻拒绝探望孩子是合理的。离婚时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需要按照双方的协商或者是法院的判决书中的相关规......
·在高速逆向行驶怎么处罚2023年?
在高速公路逆向行驶怎么处罚?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一次记12分。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驾驶机动......
·单位交五险一金的缴纳证明怎么开
如果有缴纳的可以分别向社保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印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凭证。以上凭证即可证明用人单位有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单......
·城区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城区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规定的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1、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
·审查起诉必须查明的内容有哪些?
审查起诉必须查明的内容有哪些?事实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正确定罪量刑的前提,查明证据是......
·对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审理时间一般是多久
对非法收购野生动物罪审理时间一般是多久?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