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 2、集资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此外,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的含义相近,您注意区别。
二、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1.从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经营,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者用于单位或个人拆东墙补西墙,则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2.从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来看,如果单位有正常业务,经济能力较强,在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时具有偿还能力,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单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则定集资诈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3.从造成的后果来看,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归还,造成投资人重大经济损失,则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经归还,则定集资诈骗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应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4.从案发后的归还能力看,如果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能力,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实际归还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则具有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没有实际归还,则具有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如上所述,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大概就是这些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要区别在于这两者的犯罪客体、犯罪对象都不一样。但是平日里,这两者总是容易混淆,因为它们对外的表现形式都差不多,如果不深入进行分析,很难对它们进行区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注意它们的这些区别。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建筑施工合同无效还存在缔约过失责任吗
建筑施工合同无效还存在缔约过失责任吗一、建筑施工合同无效还存在缔约过失责任吗依《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
·一、天津工伤认定程序主要是什么?
一、天津工伤认定程序主要是什么?1、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以下统称“职工受伤害”)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所属区人社......
·打官司律师如何收费
律师服务费有两种收费模式,一是常规收费,按照该省律协行业标准收取费用,并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在立案或开庭之前一次性向律所付清。二是风险代理,双......
·施工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范文是怎样的
施工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范文是怎样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资金,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定期进行核算,控制企业资产负债水平。财务部门定期会......
·怎么样判定夫妻共同债务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判定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需要举证证明债务用于家庭生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等。《最高人民法......
·路边违章停车怎么处罚
违章停车不扣分,一般是罚款200元。1、如果因违章停车而被交警当场处罚的,则交警会当场出具处罚决定书,当事人应在处罚决定书要求时间之内到相应的银......
·奶奶的房子孙女有继承权吗?
奶奶的房子孙女有继承权吗?满足条件是可以的。关于遗产的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
·前夫犯法孩子的抚养权会自动变更吗?
前夫犯法孩子的抚养权会自动变更吗?一、前夫犯法孩子的抚养权会自动变更吗前夫犯法孩子的抚养权不会自动变更。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
·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包括哪些
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包括哪些在对他人著作权进行侵犯的情况下,很容易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此时就需要按照规定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那您知道生活中比较......
·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计算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计算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