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认罪没有证据可以判刑么?
法院审理案件,对拒不认罪没有证据的,不能宣判。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二、证据充分不认罪该如何处理?
即使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也是可以定罪的。证据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证据的证明力是不同的,我国实行的是重实证,轻口供的原则。即使是零口供,只要其他的证据确凿,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审查起诉。法院对此类案件,可以判处犯罪嫌疑人罪名成立。
对于被告人认罪,可以从轻处罚的观点,《刑法修正案(八)》已予认可,然而对于被告人不认罪能否从重处罚,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在控审分离、相互制约的诉讼法原则之下,法官和检察官的诉讼职能和诉讼角色是不同的,因此,对被告人诉讼行为的认识也可能是不同的。然而,针对被告人与检察官抗辩的诉讼行为,法官和检察官均持相同的观点,即属“拒不认罪”,应“从重处罚”。
三、刑事证据的特征有哪些?
一般认为,所有证据都应当具有证明力和证据能力。证据证明力是指证据对于待证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证据的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料在法律上允许其作为证据的资格。这是证据的基本特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征,具体表现为:
1、客观性。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人们主观猜测和虚假的东西。诉讼证据的客观性,是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是由案件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2、关联性。诉讼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证据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必须是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事实。
3、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
由此可见,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是根据掌握的事实和证据做出合理的判决,犯罪嫌疑人在庭审过程中拒绝认罪,而检察院作为公诉方又拿不出证据的,法院不会判决,应该判无罪释放。当然,对于拒不认罪但是其它证据齐全,可以认定犯罪事实的,法官会考虑从重处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在涉外继承中,如何适用法律?
在涉外继承中,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中国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适用和外国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适用。 1、中国公民继承遗产......
·在农村的耕地能否继承?
农村的耕地能否继承?农村土地承包法认可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的继承,而有限地认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1)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承......
·网络合同诉讼管辖法院怎么确定?
网络合同诉讼管辖法院怎么确定?1、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
·涉嫌聚众斗殴罪可以取保吗
在未判刑之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只要满足规定的条件,那么都是可以进行取保的。那么涉嫌聚众斗殴罪可以取保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
·捏造事实是否侵犯名誉权
捏造事实是否侵犯名誉权一、捏造事实是否侵犯名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
·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我国法律对适用缓刑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即可适用缓刑。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如何立遗嘱才会有效?
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如何立遗嘱才会有效?根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遗嘱人以遗嘱的形式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
·江西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划分标准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出具责任认定书,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的责任通常有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等等,那这些标......
·征地补偿款是不是遗产继承的一部分
一、征地补偿款是不是遗产继承的一部分土地补偿款性质决定了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的。1,土地补偿款中针对被继承人的补偿属于遗产。2,如果土地......
·房屋转租注意哪些问题?
在房屋租赁过程中,经常发生房屋需要转租的过程,出于地理位置和价格等因素的关系,租房者经常会选择租二房东的房屋,租转租的房屋由于不是直接从房主......
·缓刑最低几个月 什么时候可以适用缓刑
就缓刑的期限其实就是指缓刑考验期的期限,针对被判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来讲,法律中规定的缓刑考验期不一样。因此最低的考验期期限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