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班费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根据本条规定,加班费的主张可以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并且可以主张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所有的加班费。许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只能主张近两年之内的加班费,超过两年的加班费将被驳回。这是因为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另外,因为劳动者离职后单位保管工资支付凭证的年限为两年,所以认为最多只能主张两年。虽然相关凭证用人单位只保存两年,但是劳动者仍然可以主张两年以上的加班费,只要劳动者可以证明存在未支付加班费的事实;但是,如果劳动者证据不充分,需要用人单位予以证明时,可以以劳动者证据不足驳回其主张。
二、应该如何主张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司法解释三第九条的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依据本条的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时,根据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由劳动者对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同时,考虑到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本条又规定,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的话,即使用人单位不提供,也要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所以,根据本条的规定,劳动者如果要主张加班费,要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要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如果无法提供以上两类证据只有口头陈述而主张加班费的话,会因为举证不能而使自己陷入被动,从而导致败诉。按照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重庆加班费诉讼时效规定的也是在1年之内,并且员工如果做好了法律途径索赔加班费的这这种打算,肯定绝大多数都是在跟公司首先结束了劳动关系以后,如果跟公司还在事实劳动关系期间就开始索赔加班费了,虽然不受相关诉讼时效的限制,但肯定会因为这件事情到最后影响自己正常工作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江苏丹阳高温费发多少?
在当今这个社会,高温补贴已经成为人们都知道的一个事情了,因为在夏季炎热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身体实在是不太舒服,高温补贴的发放多多少少可以在物质这......
·商标无效宣告提起时间是多久
商标无效宣告提起时间是多久注册商标核准之日起,五年内可以提出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申请,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二、注册商......
·犯罪未遂是指没有达到犯罪目的吗?
犯罪未遂是指没有达到犯罪目的吗?犯罪未遂并不是指没有达到犯罪目的,也可能是其他情况导致的未遂。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
·离婚后要给子女多少抚养费
在夫妻离婚后,只有一个子女的话,很显然其中一方是无法实际抚养子女的,但此时也不能说就可以直接免除了抚养义务,按照规定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抚养......
·一、交通事故定残理赔程序主要是什么?
一、交通事故定残理赔程序主要是什么?1、向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报案。除了适用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的少数交通事故案件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
·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是什么??一、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是什么?1、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年应纳税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
·在我国离婚对方不给探视孩子怎么办?
在我国离婚对方不给探视孩子怎么办?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
·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
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一、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独生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但子女不是唯一的继承人。《民法典》第......
·女方再婚想要初婚孩子的抚养权
女性在离婚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因为作为母亲一般都能很好的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女方选择再婚的话是否会对......
·担保人中断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担保人中断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担保人中断诉讼时效规定是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是以书面口头的方式要求对方履行债务,这些都是属于导致诉讼时效中......
·婚内出轨生子算重婚罪吗?
婚内出轨生子算重婚罪吗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