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醉驾能不能不开除公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综上所述,如果公职人员因为醉酒驾驶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最多也是对其判处6个月拘役。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的规定,公职人员只要在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时候,才会给予开除的处分。因而,如果仅仅是因为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来说并不会被开除,不过有可能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
二、醉驾从重处罚的情形
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醉驾属于酒后驾驶的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是饮酒驾驶。从严重程度上来看,饮酒驾驶是不如醉酒驾驶的。正因为如此,对醉酒的处罚往往也比对饮酒驾驶的处罚重。醉酒驾驶有可能被认定构成危险驾驶罪,行为人也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是饮酒驾驶的话,需要行为人承担的仅仅是交通违章责任。以上就是本站我们整理的内容。本站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打架斗殴多长时间结案?
打架斗殴多长时间结案?打架斗殴事件在发生之后,一般公安机关都会介入处理,对于司法机关处理的民事案件,都是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内审结的,但是不同......
·因感染肺炎隔离期间属于医疗期内吗
因感染肺炎隔离期间属于医疗期内吗?因感染肺炎隔离期间属于医疗期内,企业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十一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
·工伤死亡应该赔偿多少
职工要是因为工作死亡的话,此时一般是会作出工亡赔偿的,但这个时候是赔偿给工亡职工家属。那么您知道工伤死亡应该赔偿多少钱吗?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
·无证驾驶被扣车怎么办
无证驾驶的处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
·一、工伤一次性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工伤一次性赔偿标准是什么工伤一次性赔偿标准是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工伤工伤亦称“公伤”、“因工负伤”。职工在生产劳动或......
·遇到网络诈骗报警去哪报?
遇到网络诈骗报警去哪报?近几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许多信息,同时也将个人信息不经意留在网络上,这就使......
·二套房过户费用是多少?
现在很多有钱人手中都有多套房子,他们通过买卖房子来获取中间差价,达到资金升值的目的。双方签署房屋买卖合同后,缴纳各种税费后,就应该办理过户手......
·买卖二手房的税费谁出
买卖二手房的税费谁出根据相关规定,目前我国二手房的交易税费种类,主要分为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其中常见且额度较大......
·一、在我国醉驾录口供技巧是什么?
一、在我国醉驾录口供技巧是什么?从法律角度讲,无论是作为犯罪嫌疑人还是证人,都必须实事求是。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要负法律责任。当然,很多......
·办理抵押他项权利证书时间是多久
房管局是要面向当地的全体民众提供相应的行政服务的,所以很多重要的证件不是我们想什么时候拿到,工作人员就能马上办理好的。例如平时办理房产抵押的......
·哪几种情况属于签订的无效劳动合同
哪几种情况属于签订的无效劳动合同1、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如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