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婚前财产赠与协议是否有效?
一、离婚时婚前财产赠与协议是否有效?
离婚时婚前财产赠与协议是有效,双方自愿达成的财产赠予协议约定,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6)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7)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8)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得部分夫妻共有。
二、新婚姻法诉讼离婚财产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修正版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在当代社会离婚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很多的人算计对方比如说,在财产分割这个问题当中就拼命的挖尽心思来进行一个转移,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离婚之前的话,就关于这种财产方面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比如说赠予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购房网签后备案登记流程是怎样的
购房网签后备案登记流程是怎样的1、房产备案证明屋备案登记是为了规范房屋租赁备案登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申请、审查......
·身份证丢失怎么坐飞机?
身份证丢失怎么坐飞机?为了打击黄牛倒票的行为,在我国坐飞机和火车现在都是实名制,也就是说只有持有有效的身份证才能坐飞机或者是坐火车。但是在......
·消费者遭受损害要如何处理
消费者遭受损害要如何处理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协商和解协商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
·解除取保候审可以出国么?
解除取保候审可以出国么?一、解除取保候审可以出国么?解除取保候审是否能出国需要看具体情况。因为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
·甘肃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甘肃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征地补偿的标准,因全国各地的经济差异以及其他原因,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告。征地补偿费用......
·培训班不退费向谁投诉?
培训班不退费向谁投诉?一、培训班不退费该向谁投诉?补习班不退费应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前提是确有退费情况。所谓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是怎样处罚的
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是怎样处罚的一、商家欺骗消费者赔偿法是怎样处罚的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
·隐瞒门诊病历算骗保吗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保险法》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
·拘役和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拘役和拘留的区别是什么?1、性质不同拘役是刑罚方法;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
·父母的监护人法律上有吗
父母的监护人法律上有吗没有,在我国监护只针对两种人,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两类人也就是民法上所说的限制民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