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抚养人生活费起算时间有什么要求 在夫妻双方离婚之后,经常
在夫妻双方离婚之后,经常会涉及到孩子的抚养权的问题,那么,也就会遇到被抚养人生活费起算时间这么一个问题。被抚养人生活费起算时间有什么要求和注意事项吗?下面,我们将会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被抚养人生活费起算时间有什么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该项规定未明确被扶养人生活费计算开始之日,司法实践中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还是从定残之日起计算,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从定残之日起计算符合法律的宗旨。
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的时间切入点问题。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是从受伤之日还是从定残之日或死亡之日起算,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个人认为,从受伤之日起算较妥,因为受伤之日是客观的、不可操作改变的,而评残、定残之日则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控制。能否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该生活费计算的年限多少等等均与起算的时间切入点密切相关。因此,面对审理过程中的困境,笔者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可操作性的规定,明确被扶养人生活费从受伤之日(或从定残之日)起算,从而消除当前审判中的无所适从的窘境。
二、将来丧失劳动能力需要依靠受害人扶养的人是否列入被扶养人范围
根据有关法律和损害赔偿法原理,只有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损害这一时点依法应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才可以被列入被扶养人范围,至于发生损害事故后才需要受害人扶养的人,不在此限。即我国法律目前不支持受害人的“预期扶养义务”,因为不能随意加重加害人赔偿责任。但也有一个例外,直接受害人尚未出生的胎儿,依法享有将来接受直接受害人扶养的期待权利,故其应当能获得赔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书中对此持有明确的观点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综上所述,关于被抚养人生活费起算时间,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是从受伤之日还是从定残之日或死亡之日起算,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生产、销售伪劣医用卫生材料的是否会承担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销售伪劣医用卫生材料的,触犯刑法的,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四......
·孕妇被调岗降薪合法吗
不合法。对于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降薪是违法的。用人单位能否单方面作出调岗的决定,必须明确:第一,对员工的调岗降薪属于对原劳动合同的变......
·刑事诉讼回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刑事诉讼回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一、刑事诉讼回避的相关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
·私闯民宅殴打他人涉嫌什么犯罪
私闯民宅殴打他人涉嫌什么犯罪可能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与故意伤害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时间要多久?
在法院进行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经常要借助司法鉴定出具的鉴定依据,司法鉴定可以进行鉴定的内容有很多种,包括人身损害在内都可以进行鉴定,司法鉴定部门......
·一次伤残能做二次司法鉴定吗
我们知道,在受伤后向加害者提起诉讼时,对于伤残的司法鉴定结果是审判的重要依据。所以,这个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就是十分重要了。那么,如果第一次做司......
·产品质量不合格适用法律是什么
产品质量不合格适用法律是什么?产品质量不合格适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二条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第......
·交通肇事一死一伤如何量刑?
交通肇事一死一伤如何量刑??交通肇事一死一伤处三年以上刑罚,交通肇事的行为,通常都是由于运输货物,或者是承载客人,亦或者上下班途中导致的。通常......
·如果土地承包合同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违约咋办
如果土地承包合同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违约咋办找专长律师:公司经营律师合同事务律师损害赔偿律师婚姻家庭律师劳动工伤律师现今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出......
·员工外出工作期间受伤如何认定
在实践中,有些工作是需要劳动者在户外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而我们知道,相对于在办公室坐班的人员,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会更容易受伤。那么,在法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