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如果损失不大或只有轻微财产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在确定属于肇事逃逸后,如事故中没有人员重伤或死亡,逃逸的驾驶员要负事故主要以上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者的处罚是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同时对其机动车驾驶证扣12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1、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3、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5、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6、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7、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8、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二、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1、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2、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3、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4、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综合上面所说的,发生轻微的交通事故如果是选择了逃逸的话,那么就会为此承担法律的责任,但只要不构成犯罪那么就可以及时的找受害方进行协商,这样才不会构成犯罪,所以,发生了事故就一定要积极的报警处理,不然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夏骏艺律师,手机: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有深厚的理论功底...More>>
·股东变更的账务处理问题是怎么样的?
股东变更的账务处理问题是怎么样的?一、股权转让的有关法定手续我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司股权转让有关法定手续的规定是:公司股权转让......
·诽谤污蔑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在生活中被他人污蔑或者诽谤了,带来的影响是可大可小的,在此,如果我们发现自身的名誉权受到的他人的诽谤或者污蔑,我们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离婚后财产赠与的情况是怎么认定的?
离婚后财产赠与的情况是怎么认定的??离婚后财产赠与的情况是认定方式:需要提供一方对另一方赠予的凭据,无法提供的则无法证明赠予行为。离婚财产......
·对离婚财产分割不服提出上诉的条件是什么
一、对离婚财产分割不服提出上诉的条件是什么?1、须是原案件的当事人提起上诉;2、须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3、须向上......
·一、交通事故赔偿协议押金什么时候能取?
一、交通事故赔偿协议押金什么时候能取?对于交通事故押金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的司法实践,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保证金缴纳人......
·一、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一)治(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二)住院伙食补......
·禁止使用童工监察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禁止使用童工监察的相关规定是什么一、禁止使用童工监察用人单位使用童工,劳动监察应当查明的事实及需调取得证据材料。1、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解押他项权证是不是就说明贷款还清了?
解押他项权证是不是就说明贷款还清了?解押他项权证是不是就说明贷款还清了?说明贷款还清了;注销登记如果上家也有贷款并没有还清,需要先给......
·一、离婚再结婚的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是哪些?
一、离婚再结婚的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是哪些?《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
·组织领导传销罪辩护词怎么写?
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被捕后,嫌疑人还是和其他犯罪一样,有请律师辩护的权利的。可是,此类案件较少,辩护词也比较少见。在人们遇到此类案件时,往往不......
·公司安排周日加班15倍工资计算吗
公司安排周日加班15倍工资计算吗?公司安排周日加班的加班工资不是15倍,是平时工资的2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