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骏艺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

  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
  
  对于怀孕的女职工本来处于弱势而再加上了工伤的情节时就更加需要单位对其进行特殊的待遇,尤其时在相关赔偿与工资发放的问题上应该合理地高于一般的受伤职工,这样才能够保障单位履行了其对女性职工的保护义务。下面就让我们为您介绍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
  
  一、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有明确规定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发放的标准,工资发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女职工有保险的情况,另一种是没有保险的情况。
  
  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人平均缴费工资计发。每日的假期工资=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人平缴费工资/30天比如一个孕妇参保人,上一年度的缴费工资是5000元,按照目前最普遍的单胎、晚育、独生子女,剖腹,最少可以休140天(最多可以休170天)。也就是在140天的产假中,她可以享受5000/30×140天=23333元的生育津贴。虽然是因为生育而休假没有工作,但是同样享受到了工作时期的工资待遇。
  
  缴纳生育保险的,又社保发生育津贴,单位不用再另行发放工资。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 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单位补足。
  
  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的,由单位承担相关待遇。
  
  第八条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如果符合工伤条件,应当按以下规定赔偿
  
  1:工伤工资照发,报销医药费,一般没有奖金和绩效奖励。
  
  2;接受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按月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发放。
  
  3:相关法律:《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劳动法》相关规定如下:
  
  第四条 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
  
  (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
  
  (三)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
  
  (四)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经济效益差,难以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经本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可以适当下浮。下浮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个档次标准的5%。如情况特殊超过5%的,应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第五条 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
  
  (一)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给;
  
  (二)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给;
  
  (三)连续工龄满2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第六条 原系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以及部队军以上单位曾授予战斗英雄或曾荣立一等功并一直保持其荣誉的职工,在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七条 职工患病,在医疗期内停工治疗期间,每月领取的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女性职工在生理上的确比男性职工要难以承受外界的伤害而且再加上处于孕期就必须对其进行更加高标准的工资待遇,如果现实中有单位为了逃避赔偿的责任而将女性职工辞退引发了纠纷请直接委托律师诉讼。
  
  
总结: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对于怀孕的女职工本来处于弱势而再加上了工伤的情节时就更加需要单位对其进行特殊的待遇,尤其时在相关赔偿与工资发放的...#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夏骏艺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5052927793

#夏骏艺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部门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5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9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专职...More>>

·被抚养人姓名
      被抚养人姓名,性别,现年多少岁,原由女方某某抚养。现经双方协商同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跟随男方某某一起生活,男方负责该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监护,其抚养权归男方某某所有。二、......


·无效的民间借贷要怎么处理
      无效的民间借贷要怎么处理一、无效的民间借贷要怎么处理《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


·委托合同中受委托人的义务
      依《合同法》的规定,委托合同中受委托人应履行的义务是:  一、依合同约定处置委托事务的义务。  受委托人的基本义务是依委托人的指示亲自处理委托处理的事务,《合同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直诉案件公安可撤案吗?
      直诉案件公安可撤案吗?是可以撤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


·工伤认定申请书去哪办?
      工伤认定申请书去哪办?一般是在工作单位所在的镇或区社保局申请即可,不需要到市级的部门,也不须要去劳动局,因为劳动局受理之后还是会转到社保局去认定,反倒手续更复杂,你可以直接所在镇的......


·离婚委托媳妇一人办理可以吗?
      离婚委托媳妇一人办理可以吗?一、离婚委托媳妇一人办理可以吗?一人办理是不可以的,离婚一般必须双方都要到场。离婚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


工伤与产假工资待遇如何发放?
夏骏艺律师
副主任 主办律师 执业5年
15052927793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夏骏艺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5052927793